乡村振兴|贵州多地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观察
开门见山,推窗见绿,气候宜人。盛夏时节,多彩贵州一派旖旎风光。
近年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贵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一幅绘就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资料图)
记者日前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剑河县调研时发现,这些典型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已成功从“生态扶贫”迈向“生态富民”阶段,绿色红利不断释放。
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海拔约1200米,垄垄茶树聚成一道道绿浪随山势起伏,层叠滴翠,尽显高山云雾茶的曼妙。
在茶园不远处,贵州雷山云尖茶业实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内,数名工人正在制作夏秋茶。“以往茶叶采摘5月就基本结束了,现在我们可以做到9月。”公司董事长杨春艳说,茶叶下树率的提高意味着村民收入增多了。
贵州雷山云尖茶业实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制作夏秋茶(2023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摄
据了解,雷山县有户籍人口万人,全县茶园面积去年底达到万亩。39岁的三角田村村民方启琴家里种了3亩茶,每年春茶上市期,能获得2万多元收入。
“我除了采茶青,也到工厂上班,帮忙制作银球茶。”方启琴说,通过培训,自己一分钟能制作7个银球茶,一天挣个三四百元工钱没问题。
生产方式在转变,生活方式也在转型。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是贵州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来到村中,只见家家户户庭院清雅别致,“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令人赏心悦目。柳川镇党委书记刘一萍说,这是美在农家、富在庭院。
“我在院子里种了小葱、豌豆角,还有其他蔬菜,吃不完的我们还拿到市场去卖,一年能增加上千元收入。”村民刘德芳笑呵呵地说。
加禾村党支部书记刘守武介绍,全村208户795人,人均耕地亩,人均林地亩。目前村里打算与云南一家多肉植物种植企业合作,建设多肉植物育苗基地,开展多肉植物文创制作,在提升村庄“颜值”同时,进一步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23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摄
在未来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至关重要。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霞表示,贵州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荒坡变成“黄金地”,为后发地区探索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记者向定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