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傍角,就不会演戏 ——著名豫剧演员乔俊明专访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23-07-07 19:06:11

日前,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北京巡演在中国评剧院成功举行。

这是这部传唱39年、影响了几代人优秀现代豫剧原班人马第三度进京表演。更受瞩目的是,一众原创领衔演员已人均80岁,老戏骨再次登台风采不减,引来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资料图片)

除了任宏恩、汤玉英、艾立三位主创人员之外,今年82岁的老支书饰演者乔俊明也因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高完成度的表演收获了广泛的赞赏。

从《满江红》《王佐断臂》等古代戏到《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独具特色的现代戏,从吴广兴初代扮演者的大男主角色再到退休后给新编戏搭只有几句台词却凭此获奖的配角,乔俊明朴实却孜孜不倦精进技艺的戏曲人生,戏里戏外都给我们展现了小人物眼中的“戏比天大”与何为戏魂。

(图1:主创及演员们在郑州站演出结束后合影)

一、山里娃的少年学艺之路

(图2:年轻的乔俊明,摄于1960年代)

每一个河南人应该都听过豫剧《花木兰》选段,而几乎每个小孩都能张口来上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乔俊明的豫剧启蒙自然也来自《花木兰》。

1941年出生于禹州市无梁镇一个小山村的乔俊明,小名乔虎,虽然家中世代行医并无人从事文艺行业,但家中却有很浓厚的热爱文艺尤其是豫剧的气氛。

受家庭影响,乔俊明在小学期间就当上了学校宣传队队员,在学校排演的豫剧《花木兰》中反串花木兰一角,小过一把戏瘾。

1956年,小学毕业没多久的他被父亲领到乡里赶会,正逢禹县工人豫剧团在当地演出,就把他带到后台吊了吊嗓子,顺便看看剧团收不收学员。

没想到,这一试就彻底改变了乔俊明这个山里娃的命运。禹县工人豫剧团的工作人员听到这副好嗓子后,当即决定收下乔俊明作为剧团的学员,给了他两天的时间回家收拾行李。两天后,少年乔俊明随剧团出发到下一个台口演出,自此与禹州大山作别。

小小少年离开家乡,心中难掩激动。乔俊明跟着剧团走南闯北,每天早上下午跟着剧团老师学习基本功,晚上给剧团演出看墙角。所谓看墙角,就是不让没买票的观众进场观看演出。由于剧团售票演出,剧团伙食比家里要好上太多,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馍,这对当时的乔俊明来说简直是天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在剧团很难有上舞台的机会,偶尔穿个兵跑个龙套就觉得激动万分。

不过,很快乔俊明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1956年的许昌专区各个市县剧团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当时的许昌市宣传部长甚至直言“剧团现在是一口棺材”。为了给戏曲界培养人才,时任宣传部长决定成立许昌专区戏曲学校,号召各市县剧团把有发展前途的苗子送到许昌,由名师教导。经费由各县文化局拨付,学制为三年,目的是为各地培养可以接班的戏曲人才。

乔俊明正是这批由许昌专区各县汇聚起来的小学员之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老先生的徒弟刘鸣堃先生就是他们的武戏指导老师,一招一式尽是规规矩矩的京剧范。在藤子杆、木刀劈的棍棒教学下,这一批小学员各自发挥所长,在入学第二年就开始排大戏。

这一时期的乔俊明也非常用功,专攻文武老生,因其优秀的嗓音条件和身段,很快在各个戏中挑起了大梁。其中,他在《智取华州》中出演宋江,在《无佞府》中出演杨延景。甚至在专攻花脸的同学倒仓过程中,他还饰演过《狸猫换太子》中的包拯。

(图3:乔俊明的老剧照,摄于1980年代)

这批小学员排演的文戏武戏都质量颇高,在全省都很少见到如此专业优秀的团体。在三年培训即将期满之时,许昌专区宣传部长带领小学员们到郑州汇报演出,给省里宣传部、文化厅领导演出了好多天,同时看戏的还有当时知名的戏曲评论家。

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反响热烈,许昌专区宣传部长随即提出希望成立许昌专区豫剧二团,亦是青年尖子团,希望保住这一班学员能一起演戏,避免回到各县后出现各自分散、后继无力的场面。省里领导也觉得颇为可惜,于是大笔一挥批准了这个诉求。

而乔俊明作为这一批中的翘楚,在团里拿着第一等的工资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入团初期,乔俊明主要演出的剧目都是古装戏。如在《满江红》中饰演岳飞、《孙安动本》中饰演孙安、《王佐断臂》中的王佐等。

1962年,乔俊明和同窗3年的马景霞师姐喜结连理。作为演过许多对手戏的黄金搭档,他们在生活中也配合默契。

二、初代吴广兴得到广泛认可

在豫剧现代戏的发展历程中,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欢马叫》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乔俊明就是初代吴广兴的扮演者。

1962年,豫剧《人欢马叫》完成了创作,在许昌专区豫剧二团进入了排练阶段,乔俊明凭借着扎实的功底成为主角吴广兴的不二人选。

从1962年至1965年期间,许昌市豫剧二团在河南省多地演出《人欢马叫》,同时,在不断的演出、修改和打磨中,《人欢马叫》的人物和故事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立体,乔俊明的唱腔和演技也逐渐丰满。

1965年,乔俊明作为主演参加了河南省汇演。《人欢马叫》剧情中呈现的小资产阶级观念和共产主义理念矛盾处理得相当巧妙,乔俊明、任宏恩等一众演员的唱腔和表演也入木三分,在省汇报演出中大受好评。

(图4:初代《人欢马叫》演出照,图为乔俊明和刘彩霞,摄于1964年)

随后,《人欢马叫》这部戏被省领导挑中,要送往日后在广州举办的中南局汇演。但是,省里决定重新挑选演员,改为由知名演员王善朴、常香玉扮演吴广兴和吴大娘。而原始的吴广兴扮演者乔俊明则作为群众演员参与其中,参加了在广州的汇演。1966年,《人欢马叫》被搬上了大荧幕,乔俊明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群众角色。电影在西安杀青后,随后到北京汇报演出。

乔俊明与《人欢马叫》的缘分,以及他在其中不断琢磨提升技艺的劲头,并没有因为他从主角变成群众演员而被打断。有一次,在北京吉祥剧院演出过程中,王善朴先生因感冒失声,紧急需要换人扮演吴广兴。彼时25岁的乔俊明被安排救场,与常香玉大师配戏,完美地执行了这次救场任务。

他的嗓音嘹亮,高音甩腔几次获得满场叫好,让北京的观众看得激动不已。下场后,常香玉大师也激动地拉着他说:“孩儿啊,你演的太好了!太好了!”乔俊明时至今日回忆起这次演出也神采飞扬、充满激情。

(乔俊明扮演的吴广兴,摄于1964年)

1977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乔俊明版本的《人欢马叫》唱片。他通过声音和唱腔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至今被戏迷朋友们津津乐道。

作为初代吴广兴,乔俊明的演技得到了磨炼,尤其是在现代戏人物把握方面。

不过,没过多久,文化大革命开始,样板戏成为主流,各院团的演出创作停滞。直到文革结束后,各院团逐渐开始恢复老戏的复兴和新戏的发展。乔俊明担任主演或者参演的《王佐断臂》、《白罗衫》、《画龙点睛》等都恢复了演出,掀起了新一轮热度。

而此时的乔俊明虽然在许多大戏中担任主演,却时常自查自醒,觉得自己所学有限,一直急于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向京剧马派高徒赵学良取经学艺。赵学良在文革中流落许昌南关石棉瓦厂,听闻此事的乔俊明在文革一结束就向文化局反应,希望能将赵学良调来剧团向其取经学艺。而赵学良来团上后,乔俊明就经常提着酒菜去找爱喝酒的赵学良聊天。

所谓聊天,几乎全是在讲戏、谈文艺。平时赵学良在看戏过程中,看到有不对的地方都会亲身示范指点。因此,乔俊明的代表作《王佐断臂》、《白罗衫》里的一举一动都是京剧马派的做派,潇洒大方,规矩流畅,颇有大家风范。这是继京剧名家刘鸣堃先生为他打下京剧基本功后,又一次受益于京剧的表演和做派。

1982年的夏天,乔俊明主演的《王佐断臂》和《白罗衫》在河南省人民大剧院演出,为期1个月。一开始因为剧团名气不大,没多少人买票,剧院观众席空空如也。

演了几晚后,场面逐渐打开,导致许多观众朋友们在剧院外排队买票,场场爆满,有时甚至一票难求。郑州附近城市、县区的院团同行们也慕名前来看戏。这两场演出也被河南黄河音像出版社录像发行DVD,留下了宝贵的影视资料。

在《王佐断臂》中,乔俊明饰演王佐,艾立饰演陆文龙,两人一文一武,配合绝妙,让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演出一个月后,剧院负责人极力挽留,希望能再多演几场。

更有趣的是,剧团到开封演出时,《王佐断臂》的戏牌一出,开封剧院的保安说,“哟,这戏你们也敢演,北京京剧院在我们开封演戏,没演几场就关门了。”

要知道,开封作为古都,观众看戏的胃口是很刁的,对于乔俊明所在的许昌豫剧团是否能啃下《王佐断臂》这个硬骨头也持怀疑态度。然而,几天的演出后,开封人民翘指称赞,场场演出爆满,连门口的保安大爷也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由齐飞创作的剧本《倒霉大叔的婚事》横空出世,在河南现代戏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乔俊明在里面扮演顽固迂腐的村支书,为任宏恩、汤玉英搭戏做配角,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1984年,《倒霉大叔》剧组参加省里汇演,后进京到各个部委演出,最终拍成电影。其后十年间,乔俊明随着《倒霉大叔的婚事》剧组在全国各地演出上千场,他和几个主演之间经过不断的搭戏配合,默契程度已臻化境。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剧照,图为乔俊明与艾立,摄于90年代)

1990年,乔俊明的个人介绍被收录于《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录》丛书中,并以中英文出版。

1995年,乔俊明退休,舞台生涯暂告一段落。从1960年参加工作到退休这35年间,他塑造了大大小小形象各异的人物。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角色塑造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只有一些经典形象被在荧幕上保存了下来。

三、无论演主角还是配角都要有特色

对于一个演员来讲,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形成个人的艺术特色,这必定是在一场又一场精益求精的演出中磨砺出来的。

许多观众称赞,听乔俊明唱戏不用看字幕。他的念白、唱腔吐字清晰,气息饱满。

这来自于他对自己的高要求和不懈精进。 “字正了,腔才能有韵味,才会好听”。乔俊明每次演出,都会积极听取观众对其在舞台上说白、唱戏的反应,如若观众反应有哪个地方没有听清,或者需要频繁转头看字幕,乔俊明就知道是自己没有说好台词、唱好戏。“先吐字,后行韵”。他常说,就像火车要走在轨道上,唱戏也要做好每个字的发音,规规矩矩,避免翻车。

在基本功之外,乔俊明对演戏时人物的把握也下了一番苦功夫。在乔俊明眼中,“演戏就是演人物”,人物不分大小,演绎戏曲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要有生活中的观察和体会,用心观察、琢磨和研究。

乔俊明非常善于用细节去诉说人物的心态和情绪,利用手眼身法步之间的相互调动,把现实的生活体验通过艺术的想象和转化,以达到舞台上极致的美感。

例如,《倒霉大叔的婚事》里老支书的官腔做派,见到不同人物时候的反应和身体语言,都透露着人物情绪和喜好。这些细节才是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关键。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剧照,摄于90年代)

“不会傍角,就不会演戏。”乔俊明总结老支书这个角色时提到,为别的演员配戏也有很多学问。

配戏过程中,要让对方感到舒服,就要提前预判对手戏演员的一举一动,在适当的时候走上适当的位置,主动配合其他演员的身位,不让主角去费劲找角度,这些都是演对手戏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

“就像打篮球传球一样,不同位置上的球员不需要刻意扭头转身,就能顺利的把球传给别人。演戏也是如此。”

退休后,乔俊明偶尔还会客串演出。在新编戏《七品青莲》中,他客串了一个有着几句台词却没有唱段的老支书,仅有两场戏。但他对人物的把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乔俊明自己也大吃一惊的是,仅凭这几句台词他还获得了“洛阳杯”河南省大赛的二等奖。在汇演一个月后,一位团上的年轻人把证书捎回给了乔俊明。乔俊明自己也没想到一个出场短短几分钟的角色还能受到评委专家们的认可。

乔俊明退休后的很多年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也机会仍然会登台演出,状态非常不错。偶尔有《倒霉大叔的婚事》原班人马在许昌的剧院重聚,乔俊明也会参加,一张口底气还是足得很,高音唱起来毫不吃力。

(2019年《倒霉大叔的婚事》巡演剧照,右一与右三分别是乔俊明和任宏恩)

不过,随着年岁渐长,他也越来越多遭受病痛的折磨。2022年的一场腰间盘手术让他备受腰腿疼痛之苦。而2023年5月,与乔俊明相濡以沫61年的老伴马景霞去世,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今年6月,《倒霉大叔的婚事》剧组原班人马将在国家基金的支持下再次相聚郑州、北京和石家庄等地演出。剧团和老搭档们多次邀请乔俊明参演,心中仍然放不下戏的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斗争,乔俊明最终下定决心参演,忍着病痛再次站上了舞台。

(2023年《倒霉大叔的婚事》巡演剧照,图为乔俊明与艾立)

(2023年巡演郑州站演出结束后,乔俊明与随行的女儿、外孙女合影留念)

尽管忍受着病痛,但乔俊明和剧团其他老搭档们一样,心里明白自己今后再登台参与这样的巡演可能不多了,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力气去完成。

这种努力,观众看在眼里十分动容,也备受激励。

“戏比天大”对很多文艺工作者来讲都不陌生。但是在乔俊明这里,它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已经被融入到了自己每一个舞台人物的塑造中、每一场表演中。它体现的可能没有那么宏大,却足够真切有实感。

可能相比于一些耳熟能详的豫剧名家而言,乔俊明老先生知名度有限。但是豫剧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地方戏,离不开像乔俊明这样一大批默默在舞台上耕耘、细心钻研角色的优秀演员。戏曲的发展,需要更多乔俊明和“小人物”。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