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向种果蔬 “单”纲“菜篮子”——龙潭区棚膜经济发展见闻
春天里的龙潭区春潮涌动:无数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蔬果鲜嫩,花香怡人,汇聚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丰收图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去龙潭区棋盘村生态农业基地的路上,龙潭区农业农村局的王欣告诉记者,龙潭区现有设施农业面积1380亩,设施棚室960栋,2022年实现年产值8000余万元。农业设施面积、设施棚室数、设施农业产值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稳定增长。“我们主要打造订单农业,做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前,订单棚膜经济正在突破纬度和季节制约,精准锁定客户,打造出了既能‘种得好’还要‘卖得俏’的设施农业模式,带动种植户致富和周边农民增收。”
走进棋盘村的生态农业基地,分布其间的日光温室一眼望不到头。在一栋生产黄瓜的温室里,正在忙碌的管理人员王守群打开了话匣子:“你看到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一年可生产春秋两茬蔬菜。而且这里种的蔬菜采用原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按照天然无公害的标准进行育苗、种植和田间管理,通过传统种植方式,将种植基地的肥料进行有机化的处理、灌溉,确保蔬菜产品绿色天然、原生态、无公害。”
王守群是村里耕田种菜的一把好手,自基地建成后,他就被聘到这里,靠优秀的农业技能赚起了月薪。现在他每年能收入3万元。
基地的投建方——棋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朱峰介绍了详情:2000年前后,随着吉林北部工业园区的成立,棋盘村大量的土地被征用。为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棋盘村经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开发建设棋盘生态农业基地。目前,基地建有110栋钢砖结构日光温室。每栋温室占地面积640平方米,每年可产果蔬200余吨。同时,安置全村近百名菜农就业,每名菜农的月收入都在2200元以上。
“基地生产的果蔬是怎么销售的?”面对记者的问题,朱峰说:“基地主要以订制模式为主,每周按照客户的需求定时定量将新鲜的果蔬送到客户手中。基本不用考虑市场销售问题,顶多是‘尾货’稍作处理即可。好品质赢得了市场留住了客户,目前已有定制会员300余名,每年销售收入达280余万元。”
距离棋盘村生态农业基地10多公里远的吉林市麒麟绿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18栋现代化的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果蔬。他们将订单农业进行得更为彻底——“我们就是专门为吉林市麒麟团膳餐饮管理集团配送学生餐提供果蔬原料的基地。”这里的技术负责人李伟晶表示。
工作房、自动卷帘机、生物质锅炉供暖系统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走进这里的温室,如同走进一座种满蔬菜的人家。“因为我们是专供学生餐果蔬用料的基地,要能四季生产,而且对果蔬的品质要求也更高,所以建设之初就按现代农业标准来进行的。”李伟晶掀起地面塑料覆膜的一角说,“我们用草炭、珍珠岩作为蔬菜无土栽培基质,这样生产出来的果蔬品质更好。”
目前,基地的18栋现代化温室,每年可以为学生餐提供绿色番茄20万公斤、黄瓜20万公斤、茄子20万公斤。同时,通过订单专供也创建了一条从源头到终端覆盖各个环节的安全食品通道,架起一座连接农村田间地头和餐桌之间的桥梁。“种得好”的果蔬原料还助力吉林市麒麟团膳餐饮管理集团获得吉林省A级配餐企业认证,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建立起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企业。
私人定制、订单农业……消费需求推动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不断调优种植结构。市场“看不见的手”指引着龙潭区设施农业的发展,也暗合了乡村振兴的脉搏。
“我们鼓励支持农户发展棚膜经济。注重加强质量监管与品牌建设相结合,目前全区30户果蔬生产大户符合绿色生产标准,被设为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监测基地。”王欣介绍道。(江城日报全媒体 张春和)(松花江网编辑 罗安东)
标签: